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> 重點領域公開 > 公共文化服務 > 群眾文化活動
繪就幸福和諧好“楓”景 ——任丘路街道河東社區積極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
任丘路街道河東社區地處中原油田核心區,轄7個開放小區、3200余居民,駐區單位42家,日均流動人口近2萬,面臨老年人多、背街小巷多、商販多、流動人口多、轄區情況復雜等治理難題。近年來,任丘路街道河東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,創新構建"三力融合"模式,實現"零案件、零事故、零上訪"目標,獲評"全省楓橋經驗示范社區"。
一、黨建引領聚合力,筑牢平安"主陣地"
1.建強"紅色堡壘",激活自治動能。建立三級網格隊伍,形成"社區黨委+網格黨支部+樓棟黨小組+黨員中心戶"的組織架構。成立11個離退休黨支部,吸納張金生等威信高、經驗足的老黨員、老干部、老專家擔任支部書記,參與社區治理。
2.組建"紅色聯盟",凝聚共治力量。聯合42家油田單位簽訂共建協議,組建黨建聯盟,實現資源共享、難題共解。在防汛除雪、健康義診等活動中,駐區單位"一呼百應",累計出動人力達800人次,共同解決了社區基礎設施改造、環境衛生整治等難題20余項,形成了強大治理合力。
3.打造"紅色經濟",夯實服務根基。搶抓改革機遇,成立濮陽市一誠居民服務有限公司,盤活閑置資源打造24個自營項目,年增收2.2萬元。實行"兩委管賬、支部監督",收益專項用于社區水電氣暖繳納、平整道路,活動室改造、困難群體慰問等民生工程,提升社區"造血"能力,實現"治理有資源、服務有底氣"。
二、多元共治增活力,織密矛盾"化解網"
1."方桌議事會"解難題。建立"居民提事---多方議事---聯動辦事---公開曬事"閉環機制,聯合水電氣暖、城管、環衛、公安等部門下沉社區,累計解決群眾"急難愁盼"問題100余件,有效預防了矛盾升級。
2."曉東調解室"化糾紛。組建民警、律師、網格員參與的一支專業調解團隊,堅持"一團火融化三尺冰"理念,實行"一案一策",成功化解遺產繼承、鄰里糾紛等矛盾糾紛143起,調解率100%,未發生一起"民轉刑"案件,確保了社區的和諧穩定。
3."愛心嘮嗑隊"穩民心。針對社區留守老人多的現狀,組織11位熟悉各家情況、熱心社區事業的大爺大媽成立嘮嗑隊,定期走訪社區居民,通過"嘮嗑",幫助社區及時掌握居民的動態需求,同時及時疏導居民情緒。累計發現并協助解決就醫、家庭矛盾等問題30余件,有效預防了社會矛盾。
三、精準服務提效力,架起民生"連心橋"
1."三色服務"分類施策。對60歲以上臥床老人劃為"紅色",每周上門探望、監測健康;對殘疾、獨居老人劃為"黃色",每月定期走訪幫扶;一般居民納入"綠色"網格群,實現"問題隨時提、服務即時達"。
2."紅色課堂"涵養新風。聯合老年大學開設黨課、書法等課程,邀請抗美援朝老兵、老石油人講述奮斗故事,培育"老工匠帶新職工、原住民帶新居民、老傳統帶新風尚"的文明新風。同步開展反電詐、民法典宣傳,守好居民"錢袋子",全年未發生一起詐騙案件。
3."家門口服務"溫暖人心。打造"5分鐘便民生活圈",教育、醫療、購物等設施一應俱全;改造居民活動室,年度累計開設手工課堂、茶藝班等50余次,惠及群眾1500余人次,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基層治理的關鍵在于以黨建凝聚人心、以共治破解難題、以服務溫暖民心。下一步,任丘路街道將深化并推廣"三力融合"模式,用"繡花功夫"織密治理網絡,以"小社區"托起"大民生",繪就最美基層治理幸福畫卷!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