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龍區實施創新驅動 “兩能”戰略換道領跑新賽道
華龍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“提升傳統產業、培育新興產業、布局未來產業”要求和“創新驅動、換道領跑”戰略,立足濮陽市資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轉型發展實際,敢字為先、干字當頭,迅速培育壯大氫能、醫學大數據兩大產業集群,鄭汴洛濮氫能走廊上升為省級戰略,“兩能”戰略列入市委重要部署,重塑了產業發展格局,實現了“超車”新領域“領跑”新賽道。
前瞻布局氫能產業。選定以氫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,緊鑼密鼓抓招商、育龍頭,招引落地了總投資50億元的中沁泰康氫能產業園。牽頭成立強有力工作專班,抽調商務、工信等8個部門精干力量全程服務,從項目開工建設到試生產僅用4個月,創造了“華龍速度”。通過以商招商,招引落地廣東國鴻、廈門金龍等旗艦型項目,尤其是促成了投資30億元的廈門金龍整車生產和銷售全部落戶華龍區,實現了氫燃料電池專用車全產業鏈閉環發展。首批30輛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集中交付投用,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在華龍區實現“從0到1”的突破,走在了全省前列,先后得到省委書記樓陽生、省長王凱蒞濮調研時的充分肯定。成功承辦2022中國氫能產業發展(濮陽)峰會,中國工程院、知名能源企業等300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會,簽約龍頭項目4個,投資額60億元,為全市乃至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擦亮了金字招牌。
搶灘占先智能產業。圍繞數字經濟產業方向,積極尋找技術和產業線索,僅用2個月就落戶投用了醫學大數據產業園,建成3個國家級IDG數據庫,成功研發3D手術規劃系統、超聲AI系統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實現了裂變,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,省委樓陽生書記蒞濮調研時給予高度評價,并提出“盡快形成產業效應,在全省推廣”的要求。緊緊圍繞樓書記提出的“搶跑新賽道、培育新硬核”要求,迅速設立1億元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基金,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杭州總部母公司遷址華龍區,實現地緣經濟和數字產業高度融合。在全省率先籌建省級醫療器械標準化委員會,增強了市場“話語權”。首臺類腦智能醫療車成功交付,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在全市加快推廣,實現了最新成果在濮陽率先“試水”。依托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,在全國率先試點推行無線射頻識別和掌靜脈識別技術,在全區830個小區全部安裝“掌靜脈+人臉識別”智慧門禁系統,精準構筑了疫情防控“數字圍欄”。
高位嫁接傳統產業。依托116家油氣裝備制造企業,搭建油氣裝備服務云平臺,打造“服務+制造”模式,實現油氣裝備行業整合提升和集群化發展。特別是通過前瞻布局氫能產業,為石油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引導中原總機與中沁泰康合作,實現了氫燃料電池及整車裝備生產零突破,既拓寬了自身生產領域,也為我區傳統油氣裝備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探索了新路、樹立了典范。
搶抓人才創新發展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、科教興省、人才強省戰略。聚焦“領軍型、高層次、緊缺型”高端人才,推行縣級干部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,先后引進國際氫能協會燃料電池分會主席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獻國團隊,哈佛大學博士后、博士生導師、浙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孔德興等專家人才49人,科技高精尖人才403人,拓寬了氫能、大數據等未來產業智庫儲備,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。圍繞“產學研用”,積極搭建成果轉化平臺,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80%以上,建成省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,博士站8家,博士后研發基地5家,院士工作站1家。圍繞“專精特新”,引導企業技術人才創新突破,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家,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9家,天地人環保被評為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,全市唯一,省級以上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數量全市第二,濮陽氫能研究院等3家入選全市首批產業研究院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