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色亚洲色图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_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_www.91精品

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> 政策和文件 > 政府工作報告

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

時間:2015-07-10 來源:

政 府 工 作 報 告

——2013年2月19日在區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

區長  劉洪浩

各位代表:

現在,我代表區人民政府,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,請予審議,并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。

一、2012年工作回顧

2012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,全區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,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持續開展“一創雙優”和“揚正氣、重實干、爭一流”活動,緊緊圍繞爭當全市縣區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、為全市實現“二三五”趕超發展率先做出貢獻的目標,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引領作用和產業集聚區的平臺作用,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,圓滿完成了區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。

——經濟持續快速增長  全區生產總值完成70.83億元,增長17.3%,高于市定目標5.3 個百分點,增幅居全市第一位。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.5億元,總量居全市第一位;稅比達90.5%,居全市第二位;增長24.8%,高于市定目標5.8個百分點,增幅居全市第三位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.19億元,增長16.8%,總量居全市第一位,增幅居全市第一位。

——發展后勁持續增強  9個省控、27個市控重點項目完成投資 87.15億元,占年目標的148.3%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.89億元,增長22.7%,高于市定目標3.7個百分點,增幅居全市第三位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8.4億元,同比增長31%,高于市定目標6個百分點,增幅居全市第一位。節能減排圓滿完成市定目標。

——人民生活繼續改善  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8838元,增長14.2%,高于市定目標3.2個百分點,總量居全市第一位,增幅居全市第二位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422元,增長13.05%,高于市定目標2.05個百分點,總量居全市第一位,增幅居全市第二位。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,教育“兩免一補”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得到落實,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。

——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大力開展“平安華龍”創建活動,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,我區被評為“省平安建設工作優秀區”。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,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。大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治理活動,確保了全區食品藥品安全。積極開展縣級領導分包重點信訪案件活動,39起信訪積案得到有效化解,實現了重大活動期間零上訪,社會大局保持和諧安定。

一年來,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:

(一)調整優化產業結構,發展基礎更加堅實。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。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.65億元,增長4.4%;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1.97億元,增長24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5.21億元,增長8.9%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6.1∶53.1∶40.8調整優化為5.2:45.1:49.7。二是商貿服務業日益壯大。特色商業區發展規劃通過了省發改委批復,獲得省專項扶持資金500萬元;新建、續建重點商貿項目20個,完成投資23.16億元;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較去年提高8.9個百分點,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.2%。三是工業實力進一步增強。新建、續建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8個,其中18個工業項目竣工投產,13個省、市控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44.7億元,占年度計劃的146.8%,我區被命名為“省級石油機械產業出口基地”。四是農業效益穩步提高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,單產再創歷史新高,總產達到9.18萬噸,占年目標的167%;完成土地流轉4030畝,新發展設施農業3000畝,占市定目標的166%;投資6800萬元建設和提升現代農業園區7個;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1300萬元,爭取新馬頰河治理、潴瀧河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項目資金3031萬元;高標準對濮范高速、濮臺公路、S209、X008等進行了廊道綠化,完成植樹造林71.48萬株,占市定目標的120%。五是招商引資成效明顯。新簽約項目50個,合同總額374.78億元,占年目標的374.78%;市外資金到位33.82億元,占年目標的105.7%;省外資金到位29.72億元,占年目標的198.1%;境外資金到位5665萬美元,占年目標的120.5%。招商引資工作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。

(二)中心城區建設提升步伐加快,城鄉面貌煥然一新。一是全力支持市政建設。主動服務濮陽新區,積極配合市政工程,確保了濮清快速通道、勝利路東延、大慶路南延、文化路北延等31個城市建設項目順利推進。二是全力推進以拆促建。實行了縣級領導干部分包責任制,成立了15個以拆促建工作指揮部,實施建成區道路、城市入市口、河道兩側、大雜院等以拆促建項目8大類49項,清點附屬物780萬平方米,完成拆遷面積572萬平方米,基本實現了依法拆遷、和諧拆遷。三是全力推進綜合提升。投資1169萬元,打造巴黎街、玉門路、五一路等示范樣板路13條,鋪設步道磚6.7萬平方米,提升墻體立面40萬平方米,綠化道路3.5萬平方米,亮化美化重點建筑、重點片區21個,城市形象整體提升。四是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。趙村、子路墳、戚城等6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開工建設,楊干城、東白倉、南里商等8個城中村改造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。五是全力推進城市管理。初步建立了網格化管理體系,加強了市容市貌、主次干道、城鄉接合部、城中村、大雜院等重點部位的環境治理,實現了24小時保潔,轄區“六亂”現象得到有效遏制。

(三)產業集聚區建設全面推進,發展水平持續提高。一是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。濮東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方案獲得省發改委批復,規劃面積由12.57平方公里擴大到19.25平方公里。二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億元,占市定目標的160%,新修、續建、延伸園區道路17條(段),總長22公里;新架高壓電網13條,總長15公里;配套建設了天然氣管網、天然氣站、職工服務中心、公共服務平臺、社區衛生服務站;高標準進行了園區綠化,啟動建設了濮東森林公園。三是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。新上或續建億元以上工業、商貿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39個,完成產業投資38.3億元,占市定目標的110%;能源機械裝備制造園區入駐工業企業28家,現代物流園區落戶商貿物流企業3家,完成了龍湖廣場東半部景觀工程,科技信息服務大廈建至18層,會展中心正在建設,豫北分院大廈、濮東實驗中學完成了主體工程。全年報批土地6949.49畝,完善了環評、立項等手續,為項目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
(四)堅持為民利民惠民,民生民計進一步改善。發放各項保障、優撫、救助資金5600萬元;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8692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.8%以內,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,我區被國務院表彰為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先進單位”;投資8600萬元完成區一中教學樓、二中宿舍樓、黃城幼兒園等學校改建項目19個,新建中小學1所,新建、改擴建幼兒園7所;成功創建國家級“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”,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.41%,為農民報銷補償資金1588萬元;發放各類涉農補貼1095萬元;投資2225萬元,建設高莊、西田村等農村公路10條11公里;投資1132.3萬元新解決農村2.3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,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安全飲水工程;開工建設澶東社區安置樓23棟;建設公共廉租住房400套,已交付使用186套;四季花城經濟適用房項目已經啟動。

(五)著力構建和諧華龍,社會事業全面發展。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11項,爭取各類科技扶持資金237萬元,“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”建設順利通過中期考核驗收,我區被列為“全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區”。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,本科上線率73.85%,較去年提高9.05個百分點。東北莊雜技文化旅游園區完成投資4000萬元,中原雜技博物館、文化廣場、澶水河及澶水湖治理、污水處理等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,人工濕地項目通過省級驗收,雜技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。加強了兩鄉文化站和4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,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區計劃生育服務站、任丘辦計生便民服務大廳、孟軻鄉李家樓計生文化大院、華府山水計生管理服務示范化社區等相繼建成,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‰以內,我區被命名為“市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優秀示范區”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建設辦被命名為“省級生態鄉辦”,孟軻鄉魏寨村、胡干城村被命名為“市級生態村”。

(六)堅持依法行政,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。嚴格督查督導,著力解決“庸懶散軟”和“怕低粗滿”等問題,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得到提高。主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,支持區政協履行職能,辦理市、區兩級人大代表建議68件、政協委員提案79件。加強與民主黨派、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聯系溝通,支持工會、共青團、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。嚴格執行廉政建設各項規定,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。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,公民法律意識、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。

此外,城市民兵和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,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;審計、統計、史志、供銷、工商、金融、質監、氣象、支重、外事僑務、殘疾人事業、機關事務管理、家屬區管理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。

各位代表!

2012年是我區經濟社會向更高臺階跨越、更高層次邁進、更高水平發展的一年。一年來,我們做到了“五個堅持”:一是堅持深化“一創雙優”和“揚正氣、重實干、爭一流”活動。廣大干部職工的事業心、責任心進一步增強,影響發展的舊思想、舊觀念、舊意識得到進一步破除,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進一步破解。二是堅持機制創新。通過推出項目建設九大機制、招商引資組合拳、組建七大合力團,堅持周通報、月點評、季觀摩等制度,在全區推廣早餐會、午餐會、夜宵會、周例會、聯席會等,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、支持、推動發展的新機制和新辦法。三是堅持團結協作。區四大班子齊心協力,凝心聚力,全員上陣,靠前指揮。全區各單位、各部門講團結、講大局、講奉獻,形成了千斤重擔大家挑的強大合力。四是堅持務實重干。全區上下不講條件,不怕困難,堅持早干、快干、多干,經常奮戰在一線,工作到深夜,犧牲了許多節假日和休息時間,干出了實實在在的業績,把目標任務落到了實處。五是堅持科學謀劃。通過超前謀劃、精心策劃,每項工作都落腳到了項目上,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,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,辦成了一些事關全區發展的大事要事,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,增強了發展潛力,擴大了發展優勢。

各位代表!

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不穩、縣區競爭加劇的考驗和挑戰,我們俯下身子,用無畏的勇氣、無言的擔當、無悔的付出,譜寫了華龍區率先發展的新篇章,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,確實來之不易,這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,是區人大、區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,是我區各級各部門扎實工作的結果,是全區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。借此機會,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廣大干部群眾、社會各界人士、解放軍、民兵預備役、公安干警和武警消防官兵,向在我區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
各位代表!

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,我區在發展的道路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:一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,石油機械制造產業缺乏大項目帶動和龍頭企業支撐,農業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。二是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,城中村改造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,城市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。三是制約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亟待破解。四是“三亂”行為和“三強四霸”現象時有發生,發展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優化。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:一是涉及群眾利益的就業、就學、住房等問題還未得到很好解決,民生改善和加強社會管理任務依然繁重。二是政府職能轉變還存在差距,工作效率、工作標準、工作責任心有待于進一步提高。三是政府組成部門的服務意識、服務水平有待于進一步加強,個別部門官僚主義、形式主義問題仍然突出。四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、工作作風、能力素質與新形勢、新任務的要求還不相適應。對此,我們必須高度重視,認真加以解決。

二、2013年政府工作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

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“十二五”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,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,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。當前,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,國內經濟已進入實質性轉型期和個位數增長階段,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。但總體上看,我們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。一是國內外產業梯次轉移的態勢沒有改變,我們仍處于開放招商、承接產業轉移的“黃金期”。二是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實施和我市“二三五”趕超目標的不斷實現,我區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。三是和全市其他縣區相比,我區作為主城區,產業特色鮮明,多項指標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,為實現率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因此,我們既要堅定必勝信心,搶抓發展機遇,做到順勢而為、乘勢而上,又要增強憂患意識,積極應對困難,著力破解瓶頸,力求贏得發展主動權。

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: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,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以持續開展“一創雙優”活動為動力,揚正氣、重實干、爭一流,突出中心城區的引領作用,重中之重抓三產,立足優勢抓二產,培育特色抓一產,實實在在抓民生,全力爭當縣區經濟發展排頭兵,努力為全市實現“二三五”趕超目標率先作出貢獻。

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%;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%;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%;節能減排完成市定目標;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‰以內。

為實現上述目標,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:

(一)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, 進一步強化第三產業主導地位。2013年謀劃開工(續建)億元以上商貿服務項目26個,其中30億元以上的項目2個,10億元以上的項目9個,概算總投資198.5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62.7億元,新增商業開發面積50萬平方米。一是提升特色商業區建設水平。抓住省委、省政府支持特色商業區發展的重大機遇,努力打造集商貿物流、金融服務、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現代都市特色商業區。開工建設投資30億元的特色商業區五星級酒店及配套項目、投資15億元的聯華城市廣場項目、投資12億元的金橋物流港城市綜合體項目,加快推進崛起時代廣場、萬利財富廣場二期等9個項目的建設進度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,開工建設環一路、環二路、恒豐中央廣場等,積極推進特色商業區水、電、氣、暖、路、訊等基礎設施建設,進一步提升建設檔次。二是強力推進豫北商貿物流園區建設。加快投資17億元的圣大商貿物流、投資16億元的崛起商貿物流、投資10.8億元的中原誠德信物流等項目建設進度;開工建設投資5億元的鼎大農業冷鏈物流、投資5億元的日升商貿糖酒食品交易中心項目。三是拓展商貿服務業發展新空間。主動與市規劃部門對接,積極謀劃濮陽新區、長慶片區、火車站片區等新興成長區域的商貿服務業開發,著力培育金融、保險、創意、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,推進商貿服務業商圈化、組團化發展。積極引進投資40億元的億豐汽車城項目,著力打造現代汽車博覽城。四是改造提升集貿市場。按照“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、兼顧各方、穩妥推進”的原則,改造金宇市場、天龍市場、東方商城、戚城屯市場等5個集貿市場,完成改建面積91.8萬平方米。五是精心打造特色商業街。提升古城路古玩、文化路餐飲等8條特色商業街經營水平,謀劃打造振興路IT、金融街電子通訊、站前路汽修等8條新特色商業街。

(二)發揮中心城區的引領作用,提升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。2013年,實施城市建設項目55個,概算投資290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70.7億元。一是全力服務濮陽新區建設。啟動王莊、北里商、西孟軻3個村的遷村并點工作;大力支持500千伏等6條高壓線路的遷改工程,加快推進后鐵爐、李家村的拆遷安置;按時完成綠城路、衛都路兩側綠化帶的拆遷。二是大力支持市政工程建設。積極配合市政部門推進大慶路南延、站前路西延、文化路北延等9條道路新建續建工程,勝利路、建設路等提升工程,新老馬頰河、濮水河城區段景觀工程,黃河路、京開大道等臨街建筑物亮化工程,完成各項清障、拆遷任務,營造良好施工環境,確保市政工程項目順利推進。三是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。按照“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、規劃先行、整村改造”的原則,全面建設堯當、子路墳、趙村、戚城、東干城等城中村改造安置房;啟動東白倉、波頭集、戚城屯、五甲戶、楊干城等9個城中村改造,全年完成安置房建設面積56萬平方米。四是加大“以拆促建”力度。認真做好群眾工作,堅持依法拆遷、和諧拆遷,全面完成京開路、勝利東路等15條城區道路和文明路、登月新村、文化路等7個大雜院的拆遷任務。積極推進建成區拆遷步伐,完成城中村拆遷45萬平方米、建成區片區拆遷152萬平方米,全年完成拆遷總量630萬平方米。五是規范城市管理。投資300萬元,建立華龍區數字化管理監督平臺,成立數字城管指揮分中心,實現與市指揮中心的無縫對接和轄區的監督管控。加大垃圾中轉站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建立城管便民工作站。按照街面美化、道路綠化、樓宇亮化的標準,改造提升黃河路、長慶路、文化路等城區道路11條,精心打造古城路、巴黎街、金融街等示范街區9個;投資4850萬元,高標準綠化文明路濱河公園、文化路公園和中原路森林公園,建設公共綠地面積12萬平方米。六是積極推進房地產開發。吸納引進資金66億元,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18個,建設總面積199萬平方米。積極推進海斯頓公園、幸福時光、瑞泰花園、天驕華庭等房地產項目建設,加快勝利小區、昆吾路西側片區等舊城改造步伐,推動趙村、堯當等城中村改造騰置土地的商住開發。

(三)以濮東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平臺,加快推進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建設。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。融資3.2億元,新修蘇北路東段、龍鄉路中段等園區道路7條11公里,配套完善供水、供氣、供電管網45公里。投資500萬元規劃建設濮東沉沙池濕地項目;投資300萬元,硬化、綠化、美化潴瀧河景觀帶。二是加強公共設施建設。投資12.6億元建設龍湖廣場西半部、濮東會展中心等七大工程。投資8億元,開工建設21.6萬平方米的干城社區安置房;投資16億元,啟動建設孟東社區。三是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力度。新上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,概算投資150億元,年內計劃投資45億元。其中,1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6個,5—10億元的工業項目10個。產業集聚區完成產業投資60億元,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5億元。加大信宇石油機械、東昊石油機械等15個投產項目的投資強度;加快天地人環保科技、上海伽思科技園等10個續建項目的建設速度;新開工建設投資15億元的華商科技產業園、投資12億元的浙江圣力集團機械裝備制造等17個項目;主動接納石油裝備制造企業退城入園進駐產業集聚區標準化廠房。組建12家企業研發中心,完成12個技改項目建設。

(四)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。投資2660萬元,建設惠濮、龍源庭現代農業園區。投資8000萬元,建設岳村鄉4000畝花卉苗木基地。投資1500萬元,實施“河南省科技富民強區”項目,帶動全區無公害蔬菜產業快速發展。投資1300萬元,建設岳村鄉萬畝高標準農田。改建X008線和X008—馬頭段共7.5公里,新建S209—西寨、S101—牛村等農村公路4條共5.5公里,改建東北莊橋、孟軻集橋、胡干城橋3座。實施潴瀧河中小河流治理項目、馬頰河治理工程、豐地園區高效節水工程。投資2.2億元,完成澶東社區一期工程23棟安置樓建設,啟動建設二期工程15棟安置樓,完成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。

(五)強力推進招商引資,持續深化改革開放。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。緊緊圍繞能源機械裝備制造、商貿物流兩大主導產業,充分發揮能源機械裝備制造、商貿服務業兩個專業招商局的作用,瞄準世界500強、國內100強和行業10強企業,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、科技含量高、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項目;借助石油機械行業專業協會的示范帶動作用,引進一批石油機械龍頭企業;繼續推進蘇浙滬、京津唐、東莞深等地的駐地招商。力爭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9個,其中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。二是加大體制改革力度。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,建立服務企業長效機制。積極推進事業單位、收入分配、文化體制、醫藥衛生體制等領域改革。激活民間資本,鼓勵、支持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。三是加大融資力度。成立區城投公司,積極與各大銀行對接,優化存貸比例,運用BT、BOT等模式,拓寬融資渠道,下大力氣破解資金瓶頸制約,努力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。四是優化財政收支結構。積極協調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項目資金,增加政府可用財力。推進綜合治稅,加強稅收征管,實行稅收績效掛鉤。優化財政支出,壓縮公用經費和一般性開支,確保民生、三農、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等領域的重點支出。

(六)堅持以人為本,切實改善民生。加大民生投入,實施民生工程,確保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,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。投資1.6億元,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和學前教育提升工程,新續建中小學2所,改擴建中小學7所,新建幼兒園3所,改擴建幼兒園5所;投資600萬元,實施中小學校供暖工程。繁榮群眾文化生活。對東北莊雜技文化旅游園區中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分享到